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让孩子爱上学习的“地方”是怎么生成的?| 教育者手札

黄小琪 群岛大学
2024-08-27


周贤在《是学习的“地方”,而不是学习的“地点”》里提到——
在教育3.0里,我们打造的是学习的地方 (Place),而不是学习的地点(Point)。一个“地方”包括三个特征:让身处其中的人具有认同感(identical),能产生人与人的关系(relational)和对ta而言具有历史性(historical)。」
这样的“学习地方”能充分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天性,不断的获取、感受、反思自己“身在其中”的体验。
那在我们的教室里该如何构建这样的“地方”呢?邀请大家来看看广州「艾森蓝」的尝试,enjoy reading~


一个让孩子爱上学习的“地方”
是怎么生成的?

by 艾森蓝全人成长与表达  黄小琪

七个孩子在一块直径2米的地毯上或坐或趴,他们中有一半能静坐不动,另一半则喜欢把半个身子趴在地上,抬起头看向老师,有的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坐下。

在一声铃声之后,全体同学闭上眼睛,把头朝向地毯中心,进行“数字默契游戏”,即从1开始按顺序数数,如果有人同时数,则从头再来。

一开始,每个人都抢着喊数,节奏很乱。有好几次,三两个同学同时叫出“1”,于是游戏重新来过。

在这样反复重来后,有同学提出:“慢一点,不着急,找准节奏。”于是,全体调整呼吸,长长地吸气,慢慢地呼气。“叮”的铃声过后,再来一次。

“1”“2”“3”……最后,他们喊到了“28”。当睁开眼睛之后,大家都为共同的胜利欢呼!

这个场景发生在《哈利波特》魔法写作第一营中。当我要选择营期一个重要的时刻记录下来的时候,这个场景无比鲜活地跳出来。

我想:孩子是如何爱上学习的?这块地毯、这个游戏过程以及这个学习的“地方”,或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
为何场域对学习者来说如此重要?


我回想起群岛大学周贤老师写的一篇文章《是学习的“地方”,而不是学习的“地点”》,其中就提到了“为何一个学习的‘地方’ 对于学习者如此重要?

这种“充分的、整全的、连续的体验”,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强烈的生命生长本能  —— 因为在一个“学习的地方”,不断的获取、感受、反思自己“身在其中”的体验,本身就会让人感到愉悦、成长感和价值感 —— 也就是说,“体验即学习”,人天生就是会学习的。


而另一方面,人要更好的觉醒和更高效的获得,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、稳定的学习能力和独有的成长路径... 也需要教育者的设计和支持,这种设计就包括了对于“学习地方”的设计。


学习的地方可以理解为“场域”。场域不仅是我们常常理解的物理空间,它指的是学习者与外界的关系所在。这里就包括了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(师生关系,生生关系),学习者与物理空间的关系,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。

在营期的最初,在思考如何构建学习者与场域的三重关系时,我们做了许多考虑。

如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场域


让我们舒服一点儿


学习一定是艰苦的吗,它可以是舒服的、愉悦的吗?试试看。

我们在教室里增加了一块让人感到舒服的大地毯,契合“哈利波特”的主题,我们叫它“魔毯”。在这块魔毯内,我们像亲密的朋友般坐在一起,分享我们感兴趣的话题、进行复盘、开启游戏、展开对阅读话题的思辨性讨论。

我们原本只是希望用地毯淡化“桌椅”带来的正式感,但后来发现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。当每个孩子把鞋子脱到一边,赤脚走在地毯上的时候,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化了,学习瞬间成为“玩耍”。这张魔毯仿佛载着他们开启了冒险之旅。

在这块地毯上,我们会复盘刚刚的学习过程,会在游戏过后围坐在一起练习冥想、平复呼吸,也是在这块地毯上,孩子们会协商讨论中出现的矛盾,学习决策中新的机制,成为一个互相支持的集体。

有一天,两个孩子说:
——“我发现光着脚走路好舒服!”
——“我发现盘腿坐让我写作更有想法!”

这让其他孩子也发现了赤脚、盘腿坐带来的舒服。在他们小组合作、火热思辨的时候,常常不自觉得脱下了鞋。由此,《哈利波特》魔法写作营的孩子戏称自己身处“赤脚大仙班“。

除了学习过程需要快乐,写作本身也可以是快乐的。在进入正式的写作之前,每个孩子的状态不同:有的孩子会在空间内走一走、逛一逛;有的孩子需要一颗糖让自己的嘴巴“忙起来”;有的孩子需要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发一下呆……

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行为,其实至关重要,这是每个学习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启动写作与思考。这些方式很舒服、很放松,所以他们想要这样做。

因此,在艾森蓝空间,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“写作姿势”。
(靠窗写作型)
(享受美食写作型)
(半躺写作型)
(角落写作型)
(和老师一同办公型)
他们可以采用自己舒适的方式来写作,可以选择快点写完,也可以选择慢点写完。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孩子,他们可以放下戒备,放下紧张,开启自己的学习。在这样轻松自在的环境下会产生更多的信任、更牢固的友谊,也会因此激发出学生的冒险精神、创造力和学习动力。

联结感最重要


这里的“联结”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。我们一直努力创建一种班级文化,让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、受尊重,也能注意到别人的心理需求,从而形成牢固的生生、师生关系。

当一个孩子来到新的班级,会感到拘束和紧张。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团体游戏之后,会邀请孩子分享“此刻”的心情,以及“观察到班级里有哪些特质”,这些特质都会被吸纳在班级的容器中,成为我们学习的资源。

复盘是每天学习旅程很重要的一环,而到了第二天的复盘中,我们会邀请孩子思考:此刻,我观察到班里的同学和我昨天初次见面有何不同?
这个问题启发了孩子再次看向班级里的“人”,同伴之间的看见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:
——“我观察到紫涵更加开朗了,在玩游戏的时候也会和我们在一起。”
——“我观察到大川更活泼,也爱玩,玩游戏很优秀。”
——“我发现奕飞在带领游戏的时候会很注重公平,也很会照顾人。”
——“我发现整个班级都更加和谐了。"
……

这样的分享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彼此的联结。

家庭组的设置会让每个孩子有稳定的团体支持,他们在自己的家庭组内进行复盘。当一个孩子和其他家庭组的人合作结束后,他们会把自己的智慧分享在小组中,形成新的智慧循环圈。

在营期内还有大量的两两合作、三三合作,他们可以选择和不同的伙伴合作。在两两合作中,往往是情感最紧密的发生,他们会聊个人的故事,会有很多悄悄话在进行。在每次的两两合作之后,我们会发现原本不熟悉的两人变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。

在多个人合作的时候,他们有时需要处理分工、处理协作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协商汇报的过程,这其实也在培养他们和不同特质的伙伴在一起的能力。
(当然,孩子可以选择独立完成思考)

在营期五天结束后,孩子会模仿J.K.罗琳,想要把故事送给班里的同学与老师。因为“她陪我一起写作”“因为他给了我很多支持”……这是他们第一次思考可以把“作品”当做礼物送给挚爱的伙伴,温暖且动人。
(节选自孩子的创作谈)


让孩子参与构建场域


我们常常认为,学习的场域是由教育者提供的,这当然是很重要的教学设计。但是,学习者应当有权利,有能力也有动力,去参与构建“一个共同学习的地方”。

在营期开始,家庭组内商量了每日分工,职责包括:
文创官——负责张贴每天产出的画布;

日志官——负责班级里照片的张贴,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工作了;

午休官——在下午上课前30分钟要求静默(不强制午休),需要每个孩子安静地和自己待在一起,午休官会负责提醒大家收好桌游、关闭电影等,让大家有安静休息的时间。
(午休后孩子收拾桌椅)


第一天下午,便有孩子提出想要带大家玩游戏,我们临时增加了“游戏官”的设置——每天由孩子带伙伴们玩一个15分钟的游戏。游戏官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成就感,因为他们享有“带领伙伴创造快乐”的时间。
(由孩子自发带唤醒游戏)

那么,从早到晚,孩子们每天是如何“生活”的呢——
早上,来到空间,贴出自己的写作在展示布上,观看伙伴们的文章,提供自己的反馈。早到的孩子可以提前张贴昨天的画布、照片。
(孩子的创作会贴出来欢迎同伴反馈)

午休期间,由孩子自由选餐馆,组队点餐。回来之后,民主决策自己想要看的电影。时间到了,由午休官提醒伙伴们进行安静时刻。下午的学习开始之前,游戏官可以来带大家热身,唤醒精神。
(午休可选择电影、桌游等自由活动)

在营期的五天内,孩子们自主支配着自己的学习时光,他们学习参与构建这个课室,成为学习场域中的一份子,也是学习者形成自我身份和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。

因此,一个学习的地方,不仅由教育者来构建,而是可以邀请学习者参与构建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怎样布置环境、选择自己采用怎样的学习节奏、选择自己和哪位伙伴合作,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张力,情绪的涌动,我们让孩子去体验这样的张力,并且等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张力。

这是一个持续生长的团体,在五天的营期里,他们不仅在学习,而且在构建关系,同时在创造他们的“学习史”。

这个学习史有可视化的画布在见证,有老师和伙伴在见证。那么,这个空间就具有了“历史性”,具有“关系性”,具有“身份性”,这是他们的学习场域。
(小组之间互相add on)
(孩子们玩故事接龙游戏)

在每个营期的设计中,我们总是在找平衡,既要在智力上挑战学习者,也要在情感上让他们感到安全与自在。当创设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场域,孩子才能在此时此地产生“充分的、整全的、连续的体验”,好的学习才会发生。

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“隐形课程”,但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。

END



更多来自「艾森蓝」的教育实践:
黄小琪:研学一定要去清北?好的学习在城中村也可以发生
吴雯雯:“上课不发言”就是没有认真听课?来听听孩子们的述说


 群岛大学


        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,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.0过程中的观察、实践和思考,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、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。


在群岛,我们共创学习之道

在群岛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群岛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